交互设计自省-进阶版

#前提
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不是新手设计师(工作1年内),而是那些一定设计经验但是尚未足够成熟的设计师。我并没有太多的成功设计经验,但是我希望用我做各种项目中所获取的小小经验和洞见,为进阶的设计师提供更多帮助。本文不打算针对理想状况(队友和上司都很靠谱且支持项目),更不打算针对极端状况(项目本身极为复杂)进行讨论。

本文无意于成为用以在每个项目进行或完成阶段让读者一一对照进行查缺补漏的表格。本文希望提出一些进行设计中的有益技巧(附带说明)和反思角度(分点列举),希望设计师通过这些辅助推进设计乃至于项目本身。


#“我还能抢救一下”
在构思方案的过程中,总会留下不少草稿或是简单的想法。多数情况下,这些草稿本身并没有太大意义,但是草稿当中所蕴含的想法可以提炼出来作为新的方案。如果仅仅局限于静态的布局和图片,那么许多方案可能根本行不通。思索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交互行为改善方案(如滚动条、如展开面板、如动画效果)也是值得尝试的途径。另外,假如一个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的运作,那么过度顾虑1%的异常状态带来的混乱不一定值得。对待过往的草稿,不仅要尽可能识别其缺陷,判别其优点以及缺点的影响程度也很重要。

注意:
  • 尽可能保存草稿,并在旁边写下注解
  • 不要在开会的时候直接搬出草稿,草稿不是你的备用方案


# “take a note”
有好些棘手的设计都存在很多要点,因此在设计过程应该尽早列举出这些要点。(当然有些人会更感性一些,但是如果一路迷糊下去可能发现最终方案存在某些重大缺陷...)列举出要点以后开始排序确定优先级,随后逐条排除并审视哪些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除(比如某消息提示功能,预留较少的区域存在风险。如果要减少风险,可能要从别处下手——和产品商量简化全部消息提示的字数)。无论是通过头脑风暴还是断断续续的设计新方案,都根据已经列举出的要点进行一定的评分(当然要分权重啦)。如有必要,尽可能及时修正评分系统(比如某些设计到一半才发现的风险因素)并且进行重新评分。

列举出设计要点的最大好处是提供同行评审的依据(或是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类问题的时候),以及对那些不常见的设计却符合该场景的设计提供充分依据。评价针对于某个项目的小方案,提宏大的设计准则并不那么切题(除非设计本身太奇特),反而具体的限制更为重要。

注意:
  • 最好把简单的推导过程和全部相关条件都写下来。。。(我通常会放在倒数第二版的文件内(最后一版专门输出用)..........
  • 注意列举要点对于多数设计方案的辨别和选择都可以使用。
  • 人是健忘的,多数人的逻辑都不好,提供更多的辅助有助于正确决策。


#“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逻辑复杂的产品或者需求方较多的产品更适用)

  • 有针对这个项目把时间都花在重要的地方吗?
  • 那么我和研发(或者是销售/运营)的沟通是否充分?是不是他们其实没有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 或是现在这个需求在设计上最需要把握的东西是什么?尽可能好用的界面?理清复杂的流程?还是其他什么?
  • 是不是在一些不太必要纠结的细节上过早的浪费了时间?
  • 在部分复杂控件的设计的优先度是否可以放一放,先做出一个大致可用的版本?
  • 评审会议上和各方需要确认的重点是什么?他们最关心什么?我们的方案陈述如何引导他们理解和认可方案?

# “阅读体验”(对于优化文本展示类页面更为有用)

  • 内容做了足够多和足够细致的分类吗?
  • 所有内容都应该出现吗?是不是还有部分内容可以通过链接/不显眼的字体等减少对注意力的干扰。
  • 对于重要信息,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强调?
  • 是否有关注或是模拟用户阅读流程?(利用ps的反色or高斯模糊工具)
  • 阅读区域的控制是否得当,对于不同屏幕的用户体验如何。
  • 是否有注意节奏感,避免版面过于拥挤或是混乱。


# “太阳底下无新事”
多数设计师所遇到的多数问题都并不太独特,或是至少在某些方面有以供参考的案例。按照一定的步骤分割看似复杂的问题,能对需求有更清晰的认知。

  • 这个需求所要处理的本质是什么?(信息展示?操作步骤简化?)
  • 当前设计方案如果要解决几个问题,那么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互相制约?
  • 是不是仅仅参照了竞品而没有参照设计重点上相似的其他案例?
  • 某些复杂控件(一个复杂的条件编写器)实际上包括了哪些方面呢?(如:逻辑条件的表达和对操作条件的展示优化)
  • 某些设计是否不经意之间重新发明了轮子?

# “你的卖点是什么?”
鉴于99%的情况下都不会有人详细看方案(除了研发),所以设计方案多个版本的展示最重要的不是交互如何精妙....而是让他们感知到足够的视觉不同...

  • 方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普通人(相关需求方)能一眼看出方案之间的区别吗?
  • 展示出去的方案有明显的坑吗?还是仅仅是概念稿?(不要挖坑给自己跳)

# “拔出萝卜带出泥”
越是精致的设计越可能需要精致的运营和周边的支持,这些在交互和视觉方案不确定的时候工作量通常无法评估,产品经理也可能根本想不到。(比如某些功能需要图片支持,且图片是通过规则和某些素材用程序生成..因此写个生成图片规则和设计师提供相关支持的成本预先无法预测)。设计或是方案细化本身带来的工作量增加是难以避免的(对于程序而言也是如此,看似简单的联调可能最终折腾很久)。因此,设计师如果能在前期沟通和方案具体设计过程中多想想自己给各方(还包括自己!)挖下的坑,甚至能针对性的预先沟通,就能避免不少后期改稿烦恼。

  • 此设计严重依赖于文案或是设计师的后期维护吗?
  • 设计产出或者工作量评估的时候有预计到周边支持吗?(比如为运营人员提供页面标题长度建议)
  • 需要考虑较为极端的情况吗?需要对于极端的状况有多重视
  • 需要考虑其他功能的出现做好兼容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关于产品设计 #这是个巨大的坑

书单 披着用户研究的皮却有着一颗好奇心(更新20140919

设计工具吐槽 之 proto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