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终是个小提醒 ” —— work case 系列:如何解剖需求并且进行产品设计

最近在做一个小小的优化,这个优化的结果虽然比较常规。但是整个过程可以作为一个很小的案例,展示一名产品/交互设计在整个需求过程中的努力以及产品设计的微妙之处。希望入门的小伙伴看了以后能有所启发吧。

需求简析:

一个基金销售平台上存在两款余额宝类产品,A B,其中A为当前主推产品,B为以前的主推产品。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平台上现在发售的券商C类产品(不常规的发售,有额度限制)只能在存入B后进行预约。与此同时,存入B后无法即时进行预约,只能在份额确认后用户自行上平台进行预约。因为产品C虽然有用户基础,但是却并非平台现阶段的主要盈利点因此暂时没有太多动力进行整体流程优化。

由于平台主推A,部分用户容易把钱存到A后抱怨缺乏足够的提示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产品AB名称和功能都极为类似,以至于本平台目标的中老年用户更不易区分这两个产品。

#设计流程-“伸手,握拳,放松”

对待需求,我通常沿用较为固定的处理模式。
  • 分析问题大致的基本可优化方向(后面会详细的讲这个分析本身)
  • 产出一个基本方案 以及和产品讨论这些方向本身
  • 根据讨论确定的方向画草图确定基本方案 然后进行尝试(此处可能会有循环)
  • 根据确定的方向产出基本的方案
  • 根据基本的方案适当进行优化 迭代 以及细节上的改变(此处也可能会循环往复)
  • 最终产出方案交付研发
  • 可能后期还有修补(因为开发过程中,才会真正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在这个需求中,我先是大致的陈列了一些可供优化的方向并且大致讨论出了这个方案。最初产品方面坚持要把这个用B预约C的功能作为一个常规的功能来看待,并且希望把其他A B(如A可以定投,可以转换为一些其他产品,可以T0提现)的功能点进行包装与拆分。但是在多次尝试后,贸然的对整个产品形态进行更迭(比如弱化AB两个产品,突出他们的功能)或是整合AB(比如统一展示AB,且在转入页面进行选择以及提示,这样针对性会更好。)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最终在多轮讨论中,还是把B预约C作为一个小小的promote标签存在,当C产品可以预约时出现小标签提示用户可以通过B进行预约。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充分尝试迭代方案,也要逐步进行确认可行性,更明确改动的影响范围。这是一个先放再收然后在放的过程,先是拓宽思路尝试可能的优化点,然后找准大致的方向进行优化,最后针对该交互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尝试。

# 解构 找准方向再深挖

  • 直拳与绕圈

首先,之所以用户需要跳转到页面选择AB进行充值,就是因为在无法直接通过更为直接的方式申购产品C。假设用户可以直接预约C,或是能在快速充值B以后就能进行预约,那么或许用户直接就在对应的页面满足了需求。绕到展示AB的页面进行选择,或许,彻底优化掉这种繁琐迂回的操作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关于产品C的整个申购流程也有许多缺乏指引而带来的坑,错误存入B只是整个一堆坑里面最容易被发现的一部分。(因为其他的环节当中用户都可能在绕圈子,这种混淆和耗时乃至于放弃等等都不那么容易被明确的表述作为缺陷——ps这时候就要沿用最早的bounce rate去查一下漏洞 才能比较严谨的进行优化)。对此的优化可能是借鉴某些平台提供预约功能:在订阅产品后用户会接收到微信推送等一系列指引性的操作,通过用户主动的预约能更好的告知用户产品的发行以及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提示,并且直接导向操作。

简而言之,针对“减少用户困惑避免操作错误转入”这个功能优化本身,可能需要在别的流程上下功夫而未必需要在原来的产品上修修补补。即便是最终确定无法优化原流程或是重新提出一个更好的框架,设计师至少能更深入理解系统本身并且排除掉这些可能性。

  • 认知与功能重构

与此同时,用户的混淆也来源于AB两个产品的名称极为相似并且缺乏其他的区分点所导致的。通常这些类似的产品,要么在产品名称以及功能提供上拉开距离(京东的理财金与零用钱),要么在功能层级上刻意进行区分(比如微信理财通里面的货币基金与微信自己的零钱通)。

在目前AB两种产品过于相似的情况下,重新发掘A、B的特点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包装或许也是个解决方法。如突出A、B所能提供的不同功能并且对AB在产品化上做不同的包装(比如强调A可以定投,进行工资理财,强调B可以智能定投某些基金),同时也需要为A、B提供一些必要的整合,如转入转出,这样就能在场景中提示用户说明A、B的区别所在。这种认知与品牌塑造,需要的不仅仅是在一些说明性的指引(用户通常不看,看了也不一定会记得)而是需要对于功能的重新布局以及对产品的塑造。

当然,不仅仅可以重新发掘和区分A、B两大产品,也可以选择对它们进行均一化处理。也就是把整个页面作为资产管理类的页面进行设计和拓展(提供功能/数据分析/产品列表),弱化两大产品的存在而主动强化他们的部分功能or共同目的。如果后续希望持续引入产品,这种均一化处理势不可挡。毕竟相似的产品好几个,带来的认知压力实在太大了。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都属于对AB的产品体系重新构建和包装的“优化”。此类优化的难点在于推动这个过程以及善于整合和发掘已有功能(给你们翻译一下:就是要拉着人去开会),并且不要高估or低估(一些特殊状态的处理)自己挖出来的坑洞大小。

  • 场景流程与运营化

重新构建A、B两大产品以外,重新构思用户接触A、B的流程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如:重新规划流程,整理用户面对A、B时不同的目的,并且做出必要的承接(如提供弹窗/banner/app push等等,并且作为运营模块方便后续针对性的推广)
如:利用券商产品预约的时效性,在适当的时间上banner或者九宫格提供小icon指引用户进行预约。
如:在用户进行操作的关键节点进行提示,比如预约期转入A超过5万则提示是否其实想预约C?
如:单独为希望转入B以此预约C(以及其他功能)的客户提供一个优化的转入入口,并且提供额外的功能。

这里诚然有无数可能性以及运营点,但是也有潜在的风险:会把每个位置都充分利用上,对运营的需求很重而且实际效用不一定很好,京东金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诚然在理财金的页面推荐了产品,但是却缺乏其他页面充分运营和设计。

#终局 这是一个小提醒 

最终这个需求收敛成:在展示A、B的页面提供一个小提醒。对于好的产品设计而言,适当探索后及时收敛到最终的功能点上极为重要。适当探索后发现根据预想的进度以及更大的产品规划安排内,简单提供一些指引避免用户误转入A就足够了。此处依然有许多小分支——这种提示应该怎么做:
  • 作为一个小的说明标签适时出现
  • 作为一条消息提醒 ?
  • 作为运营模块的一个环节出现在页面内?banner???小浮窗??
  • 类似新手提醒那样存在一个不阻隔性但是可关闭的提示?
  • 或者干脆针对已经买过券商产品的用户进行优化(理财产品具有周期性,产品到期or盈利到一定程度后用户可能会重新退出进行复购)
  • 如何进行提醒?倒计时 顺计时?显示日期还是明天等时间?是否展示预约状况?


从产品设计本身而言,这些最终收敛后所提出的可能性都属于“大差不离”的类型。在此处进行的优化以及考量,更多属于如何把功能或者提醒嵌入已有的产品体系当中的运作。(对于不同功能而言这一环节所需工作量极为不同,越是偏向于交互性的设计譬如 定投计算器 这类就存在越多交互细节需要耗时进行处理)。唯一需要提醒的是,最后的环节当中需要充分确认很多很多的timing——比如一些条件判断的变量,表单或者内容的变化,以及许多特殊状态要不要处理以及怎么办——如针对预约功能的提示是否要根据额度进行变化(如果针对额度进行提醒就能减少用户预约不上的风险,甚至能提供一些紧迫感)

在日常绝大多数案例当中,探索的方向以及最终的目标都比较确定因此也不一定需要处处进行重新构建再反复收敛和尝试。但是,珍惜每一个折腾设计方案的机会吧,这些思考过程积累出的敏感度+逻辑性+思维框架,对于产品设计师而言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关于产品设计 #这是个巨大的坑

书单 披着用户研究的皮却有着一颗好奇心(更新20140919

设计工具吐槽 之 proto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