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一个好用的系统

每次小米发布会或者关于锤子系统的讨论纷纷扰扰的时候,我会开始思考——什么是一个好用的系统,以及作为操作系统那么定位在哪。

Android原生系统在中国不受待见(当然在geek群除外),除了其GMS在国内无法连接外,其“简陋”以及缺乏“本地化”也为人所诟病。这种简陋表现为种种功能的缺失,例如短信延时发送、更加智能的闹钟、联系人的农历生日支持等。

可是仔细想想,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呢?答案看似相当简单——用户需要,那么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顺带构建一套生态环境呗。可是仔细想来事情远非这样简单,因为那些所谓方便易用的功能,并不一定为全部用户所需要而且极为可能占用移动端极为有限的内存与储存卡空间。

作为一个系统,恐怕更重要的是节制而非与开发者抢生意。我理解中一个系统应该做的事情是对底层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如系统发热与耗电提供大量优化以及各类接口的提供,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平台以吸引开发者开发易用的功能达到生态圈的繁荣。那些系统原生app的最重要意义是作为许多基本功能和原生控件实现的官方示范,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基本的系统可用性。

所以尽管小米系统有种种便利之处,但是这种便利始终为我所怀疑——真的有必要如此便利吗?我想起的另外一个例子是google与百度哪个好用这个万年争论。相似之处在于百度有许多本地化优化和对自家站点的导流。的确这给用户提供了方便,但是最终却损害了中文互联网原创作者以及许多小站的利益,从长远角度而言也使得中文互联网更难创新也更不愿意创造。

从系统层面直接提供许多方便易用的功能可能带来赘余也可能带来限制。无论小米也好魅族乃至于锤子也罢,这类尝试提供许多深入定制与功能的系统都可能对用户自行个性化定制系统带来损害。(当然用户也可以完全不使用这类系统)或许这类耗损在国内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毕竟多年前大家刚上网的时候还极为依赖导航站呢。

如果从桌面端我们经历一个从导航站到搜索引擎的阶段,那么在移动端这种注意力更分化资源也更为紧缺的场景,这种未来可能到来吗?我想起政治理论的探讨中,奥尔森对于哈耶克的驳斥,他认为哈耶克过于乐观相信自由秩序本身能带来社会的新陈代谢以及不断进步。奥尔森指出那些先前取得优势的相关利益方会形成垄断以及联盟压制那些后进的创新者。从这个角度而言,web端以及移动端最终走向一定的封闭或许难免?

............................................................................................................................................
余论:
自然垄断不一定是坏事,反而促进了创新者能够最大程度普及他们的创新以及降低推广难度,从而新技术能普遍运用。自然垄断也可能因为大公司本身的科层制以及时代变迁(例如网络取代电视成为人们娱乐的优先选择)而被打破而开始另外一轮循环。

PS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深深的无力感。前段时间看玉伯在github的博客上说前端在产品的重要性上可能相当小,这番话实在令人有些灰心却无法否认。那些好用的功能、丽的交互,可能都并不真正有用甚至对生态系统无益,那么作为交互设计我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知道自己仅仅是巨大机器中无足轻重的小齿轮,也知道即便如此自暴自弃也不会有太多意义。或许本来便是徒劳无功,或许其中依然存在转动的空间以及探索的缝隙?我不知道。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关于产品设计 #这是个巨大的坑

书单 披着用户研究的皮却有着一颗好奇心(更新20140919

设计工具吐槽 之 protopie